今天是嫦娥四號月背著陸五周年。五年前的今天,透過嫦娥四號探測器相機的鏡頭,人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月球背部的模樣。當天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區(qū)馮·卡門撞擊坑,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作為嫦娥四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人民科學家”、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葉培建院士在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近日,《中國科學報》刊發(fā)了葉院士的事跡,旨在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心懷“國之大者”,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F將全文轉載如下:
最近,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進行的一場型號任務動員會上,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緊鎖雙眉,坦陳了他心中的擔憂:“我們的深空探測工程已經八戰(zhàn)八捷了,成功越多越要謹慎。因為,世界上沒有百分百成功的航天工程?!?/section>深空探測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尋求永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拓展人類生存空間、豐富人類認知的重大領域。在國際上,深空探測已經成為各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競技場。而在中國,一系列深空探測任務的實施,為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了這個歷史使命,葉培建已經奮斗了50余年。從“資源二號”到嫦娥系列工程,從“嫦娥奔月”到“逐夢火星”,他為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2019年,葉培建被授予“人民科學家”這一國家榮譽稱號。盡管葉培建已經不再負責具體的型號任務,但他依然每天不到8點就到辦公室工作,每當重大發(fā)射任務臨近,他還會回到過去擔任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時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狀態(tài)。他說,如果不保持這樣的工作勁頭,稍有疏忽,航天人就會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還在杭州一所部隊干部子弟學校讀小學的葉培建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葉培建童年時,父親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在他身邊。當時,父親被緊急調往一個冰天雪地的地方——長津湖。身上沒有衣、肚里沒有食,打完一場仗,父親所在部隊的一半戰(zhàn)友或者犧牲或者被凍傷,但父親從未害怕過,因為他有信仰、有志氣。 幾年以后,父親帶葉培建回到老家江蘇泰興去看望一位戰(zhàn)友,那是村里祠堂的一塊墓碑,上面寫著“楊根思”的名字。后來他知道了,楊根思是抗美援朝的“特級戰(zhàn)斗英雄”。在子弟學校,葉培建和小伙伴們看革命電影、玩打仗游戲。在他的記憶里,這就是一群共產黨的孩子。多年后,有人問葉培建,是如何面對人生種種選擇的。他卻說,對他而言,這是一個偽命題。在考大學填志愿時,想起父輩們在缺乏空軍支援的朝鮮戰(zhàn)場上流血犧牲,葉培建立志獻身于我國國防事業(yè),且第一、第二志愿填的都是航空院校,結果卻被浙江大學無線電系錄取。畢業(yè)時,他主動要求到大西北某基地,卻被分配到衛(wèi)星總裝廠當了一名技術員。1978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出國的留學生。他在瑞士求學5年,畢業(yè)后立即回到祖國。上世紀90年代,他作為技術負責人參與深圳股票交易衛(wèi)星VSAT網的設計,南方有單位想以40萬元的年薪“挖”他。當時,葉培建一個月工資才1000元左右,但他絲毫不為所動?! ?/section>“這些決定從來不需要選擇。談選擇,是小看了我?!痹谌~培建心里,家國是唯一的坐標。中華民族不屈的歷史已經作出了最好的選擇,它選擇了獨立、選擇了自強。這些早已刻在葉培建的成長基因里。
1980年,正在瑞士留學的葉培建來到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總部參觀,那里展出了世界各國最高知識水平的代表作。有一件展品讓他深受震撼,那是一塊來自月球的巖石,它的所屬國是美國。而同期參展的中國作品,是景泰藍花瓶。
一個預示著未來,另一個則代表了過去。它們之間有著遙不可及的距離。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成功發(fā)射升空,已過花甲之年的葉培建以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的身份見證了這一重大歷史時刻。
當年的那塊“巖石”終于不再高高在上、只可仰望,但這遠遠不夠?!叭绻覀儧]有創(chuàng)新,只能永遠跟在別人身后,哪來的趕超?!比~培建說。
嫦娥一號任務成功后,有人反對繼續(xù)發(fā)射嫦娥二號。葉培建據理力爭,保住了嫦娥二號。他還帶領團隊進行了大量技術改進和創(chuàng)新,為嫦娥三號落月選址做了重要準備,并使其首次從月球軌道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這一理想觀測點。
到了嫦娥四號任務時,爭議再次出現。關于該落在何處,有兩種聲音。很多人主張仍然正面著陸,因為這樣有把握、更安全。
關鍵時刻,還是葉培建的眼界和魄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力排眾議,堅持讓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拔覀兏憧茖W探測,不應該怕失敗,每一步都要有創(chuàng)新,要干一點別人沒干過的事?!弊罱K,嫦娥四號攻克了在月球背面的通信和安全著陸難題,創(chuàng)造了世界第一。
就在嫦娥五號任務啟動前,葉培建又一次來到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總部,竟發(fā)現那塊月球巖石依然在擺放著。他十分有心地拍下了照片,回國后,給團隊的主任設計師一人贈送了一張,以此激勵大家。
好在,嫦娥五號不負眾望,不僅帶回了1731克月壤,還首次實現了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又開創(chuàng)了一項世界先例。
“搞航天要有謹慎、客觀的態(tài)度,但在有機會、有條件時,目光一定要長遠,步子要邁大一些?!闭劦浇酉聛礞隙鹆栆谠虑虮趁娌蓸印㈡隙鹌咛枌⒃谠虑驑O區(qū)高精度著陸和陰影坑飛躍探測、嫦娥八號將完成一系列關鍵技術攻關時,這位老人的雙眼熠熠生輝。
科學研究是99次失敗等來1次成功,皆大歡喜;航天工程是99次成功遇到1次失敗,從頭再來。所以,工作中的葉培建每天都像走在懸崖邊上。在他看來,做總師要有一顆強心臟!
1996年,葉培建擔任了“資源二號”衛(wèi)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中國“資源二號”系列衛(wèi)星在我國國土普查、資源探測、環(huán)境調查等領域具有重要作用,國家對此寄予厚望。2000年9月1日,“資源二號”01星成功發(fā)射。但就在葉培建與同事從發(fā)射基地去太原機場的路上,衛(wèi)星“失聯”的消息傳來,原因是發(fā)送了一條錯誤指令。“這顆衛(wèi)星研制近10年,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如果在我手里出了問題,我怎么向全國人民交代?”葉培建回憶,當時腦中甚至閃過一個很“自私”的想法:希望車能從山上掉下去,把我摔死。還有一次經歷更不為人所知。嫦娥四號成功發(fā)射后,有過一段至暗時刻。當時,發(fā)動機上的一個閥門故障在短短幾十秒內就讓探測器損失了20公斤燃料。月球還沒到,燃料不夠用怎么辦?“兩次失誤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離失敗只有一步之遙。而失敗的后果,非一般科研任務可比?!?葉培建表示,正是因為這項工作的特殊性,總師的重要任務就是盡可能做好各種預案,而不是等問題出現了再想辦法解決。一次航天發(fā)射任務往往需要幾百個預案,幸運的是,那兩次失誤在預案范圍內得到了及時補救。就在嫦娥四號成功落月的當天,一張照片火爆全網。當時,葉培建站在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zhí)行總監(jiān)張熇身后,緊緊握著她的手。網友們看到的是興奮、是慶祝,殊不知,那背后還有一位師者對一位經歷了重大危機的年輕人的無聲安慰。在過去幾十年中,葉培建帶領團隊在工作中一直堅守兩個信條。一是始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無論是總師還是主任設計師,在負責的型號任務成功前,應該每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沒有這種精神,就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二是全體人員都要“捕風捉影”??蒲腥蝿罩械摹安讹L捉影”指的是不放過一點點問題的苗頭,放過就可能造成致命危險。
2021年3月,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進入火星軌道,祝融號火星車不久就將著陸火星表面。作為技術顧問的葉培建常常出現在指揮大廳,關注著探測任務的進程。
在一場火星探測動員會上,面對一張張年輕的航天人的面孔,葉培建鄭重說道:“本來我們去火星就是為了完成一項科學任務,但我們也要憋著一口氣,我們是為國家榮譽而戰(zhàn)!”葉培建希望年輕人知曉,深空探測的意義絕不僅僅來自科學探索本身,它是大國力量的象征?!爱斂茖W技術賦予國家更多底氣,別人才不會居高臨下地對待你。”不久前,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一次工作會議上,葉培建再次提出:“我們要牢記自己是社會主義大國的身份。這個身份意味著,別人一定不會讓我們順利發(fā)展?!?/section>“我不贊同‘科學無國界’的觀點?!比~培建強調,“尤其是在當下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國家使命感應該成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內心的基石,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應該為此努力攀登、奮發(fā)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