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AST內(nèi)部郵箱入口    

陪“嫦娥”長大的院士,頭發(fā)全白了

時間:2024年06月03日 信息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186 字體:
6月2日6時23分


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
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
成功著陸在
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
預(yù)選著陸區(qū)

微信圖片_20240605152031.png


6月2日,嫦娥六號成功著陸月背。圖為著上組合體著陸后太陽翼帆板展開模擬動畫



嫦娥六號穩(wěn)穩(wěn)地落在月面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一眾年輕的航天人中
有一位人們熟悉的老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

微信圖片_20240605152039.jpg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實現(xiàn)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2024年6月2日
嫦娥六號成功落月
開始人類首次月背采樣

兩項壯舉
都離不開葉培建院士
嘔心瀝血的付出
5年來,他陪著“嫦娥”長大
頭發(fā)已經(jīng)全白了
他說,“我們要次次成功
還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令無數(shù)人為之動容


葉培建院士
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shù)顧問、研究員
從資源二號到嫦娥系列工程
從“嫦娥奔月”到“逐夢火星”
他為我國航天事業(yè)
作出了巨大貢獻
2019年
葉培建被授予“人民科學家”
這一國家榮譽稱號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之后第一批留學生
葉培建學成之后毅然歸國
只因他出生于一個軍人家庭
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
他從小便知國家強大有多重要
“一個國家不強大不行
我得做一點事情”

當時,有人問葉培建
選擇回國經(jīng)歷了什么思想斗爭
葉培建說,沒有斗爭
自己從來沒考慮過留在國外
“問這個問題,是小看我了!”

葉培建親歷并參與了
多個航天重大工程的科研攻關(guān)
不少航天人笑稱
“有葉院士在,才踏實”
然而葉培建卻總是說
“我是個干活的
扛得住要扛,扛不住也要扛”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批準立項
年近60歲的葉培建老將出馬
擔任嫦娥一號衛(wèi)星
總設(shè)計師兼總指揮
面對技術(shù)封鎖
葉培建帶領(lǐng)
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科研團隊
從零開始
“我們就是靠航天精神。拼!”

在近4年的時間里
嫦娥一號研制團隊夜以繼日
攻克了多項核心技術(shù)難題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號發(fā)射升空
之后經(jīng)歷八次變軌進入月球軌道
正式開展繞月探測任務(wù)

2020年12月3日深夜23時許
窗外寒氣襲人,窗內(nèi)一片忙碌
指令名稱不斷變化
多目標飛控計劃漸次更新……
一串串數(shù)據(jù)印在葉培建厚厚的鏡片上

23時10分
空氣凝固般寂靜的幾秒過后
大廳里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嫦娥五號獲取了月球樣品
成功從月面起飛了
而葉培建卻站不起來了
幾個小時的久坐
腰部的疼痛讓他只能癱坐在椅子上

成功的道路上
必定不會是一片坦途
嫦娥四號成功發(fā)射后
發(fā)動機上的一個閥門故障
在短短幾十秒內(nèi)
就讓探測器損失了20公斤燃料
月球還沒到,燃料不夠用怎么辦?

幸運的是
航天人做了充足的預(yù)案
失誤在預(yù)案范圍內(nèi)
得到了及時補救

在嫦娥四號成功落月的當天
一張照片火爆全網(wǎng)
葉培建站在嫦娥四號探測器
項目執(zhí)行總監(jiān)張熇身后
緊緊握著她的手
網(wǎng)友看到了興奮、慶祝
殊不知背后還有一位師者
對一位經(jīng)歷了重大危機的年輕人的
無聲安慰

在過去幾十年中
葉培建帶領(lǐng)團隊
在工作中一直堅守兩個信條

一是始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沒有這種精神
就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
二是全體人員都要“捕風捉影”
指的是不放過一點點問題的苗頭
放過就可能造成致命危險

談及未來
從無人探月到建立月球科考站
從小行星開發(fā)利用
到如何去往火星
葉培建始終認為
“要想得更遠一點”
他常常說
“一個人沒有想象力、沒有好奇心
是沒有動力的”

葉培建也給自己定了“小目標”
“我相信,我一定能夠看到
中國航天員去月球
我一定要做好工作
讓更多人能去
而且能去到更遠的地方”


為葉培建院士點贊!
致敬中國航天人!





關(guān)于本院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航天城 網(wǎng)站建設(shè):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2000-2024 gpcn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空間技術(shù)研究院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20011260號-1